我国目前的肥胖现状

      2016年4月2日,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体重低下人口,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高居世界第一。

      中国国家卫计委去年6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也承认,中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不论成人还是青少年,中国的超重肥胖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报告显示,我国的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15


      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规划,提出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其中的“健康体重”是首次出现在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可见超重/肥胖的危害之广、问题之严重。


肥胖被定义为一种疾病

       2013年6月18日,在美国医学会(AMA)代表会年会上,与会代表高票通过了数家专业机构提出的决议,该决议请求AMA“将肥胖认定为疾病状态,对其多个病理生理方面需采取一系列干预以促进肥胖治疗和预防。”
之后在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年会上,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发布了后来刊登在《内分泌实践》杂志的专门立场声明,建议将肥胖定义为“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ABCD)。

       在认可了肥胖症的“疾病身份”后,美国不少保险机构逐渐将肥胖症治疗纳入保险覆盖范围,肥胖相关诊治手段和医疗器械也越来越多。



超重/肥胖的危害

      大量的确凿证据显示,超重/肥胖可增加罹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2型糖尿病、胆囊疾病、骨关节炎、卒中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发布的《 2016 美国AACE/ACE 肥胖指南》,建议对于超重/肥胖患者,应该进行是否患有超重/肥胖常见伴发慢性病的评估;反过来,已被诊断为这些疾病的人,应评估是否体重超标(见下表)。

1.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糖尿病与肥胖具有非常大的相关性,超过 80% 的 2 型糖尿病都与肥胖有关,轻、中、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 2 倍、5 倍和 10 倍。

同样,血脂异常(俗话说的高血脂)如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等,以及高血压,也在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①中极为常见。而肥胖者在科学指导下进行合理减肥后,这些病情能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回复健康。

①腹型肥胖:肥胖判断的另一种标准,腹型肥胖患者脂肪囤积在腹部导致腰围太大,对健康危害较大。中国人腰围≥90cm(男),腰围≥80 cm(女)可判定为腹型肥胖

2. 心脑血管病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除了糖和脂肪代谢的异常,还会增加某些炎性因子的释放,让体内长期处于一种「炎症反应」状态。除了导致上述的「代谢综合征」外,还会极大地促成血管内皮损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脏损害等。进而,增加了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房颤、心力衰竭等一大批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医生总是在门诊告诫得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把肚子减下来」「把体重降下来」,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在此之前就这么做,或许有机会免受疾病的痛苦了。

3.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是大量的脂肪在肝内蓄积,超重/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生的最主要原因。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其中10%~20%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即脂肪肝已经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

4. 睡眠呼吸障碍

      有些肥胖者,睡觉鼾声特别响亮,有时还会出现鼾声突然停止,过会儿隆隆的鼾声又起的现象。这并不代表睡得香,他们很多时候白天反而还是昏昏欲睡。这可能是一种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疾病。别小看了这种病,严重时而导致猝死。而肥胖已经被证明是睡眠呼吸障碍最主要的罪魁之一。

5. 关节炎

      肥胖者患骨关节炎的风险大增,而且不仅仅发生在承受体重的关节上,手腕手掌这些非承重关节发病的可能性也高于常人。研究认为,肥胖干扰了正常的骨骼和关节的代谢。

6. 痛风

     由于肥胖的人容易出现代谢问题,从而出现高尿酸状态。因此痛风也更加常见,甚至由痛风发展为肾病。

7. 癌症

      肥胖与癌症的关系目前也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研究和重视,2014年,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与10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研究显示:BMI在正常基础上每增加5个单位,子宫肿瘤风险增加了62%,胆囊癌增加了31%,肾癌增加了25%,宫颈癌增加10%,甲状腺癌和白血病风险约增加9%。更高的BMI也增加了罹患肝脏、结肠、卵巢和乳腺肿瘤的总体风险。

      2017年初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篇综述指出: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肥胖和多种癌症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什么是BMI(身体质量指数)?

      BMI(Body Mass Index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
BMI = 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之间,具体超重肥胖的判定如下图:
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
肥胖               BMI≥28
超重                24≤BMI<28
健康体重           18.5≤BMI<24
体重过低           BMI<18.5
(例如:小爱身高165cm,体重70kg,则她的BMI=70÷1.652=25.72。小爱的BMI在24-28之间,判定为超重。)
注:BMI不适用于未满18岁、运动员、正在做重量训练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什么是腹型肥胖?
      单纯用BMI来判断肥胖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医学界又引入另外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腰围。我国目前以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0cm作为是否为腹型肥胖的标准(又称中心性肥胖或苹果型肥胖)。我国成年人男性肥胖大多为腹型肥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将军肚”。腹型肥胖的人群过多的脂肪不仅堆积在皮下,更重要的是堆积在内脏,从而更易诱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什么是健康体重范围?
       一个人的健康体重是指其自身的BMI在正常范围内(18.5~23.9)时的体重。根据BMI = 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已知一个人的身高,就可以推算出他的健康体重范围。例如:小诺身高160cm,那么她的健康体重范围 = BMI×身高2 = 18.5×1.62~23.9×1.62,即为47~61kg。
备注:体重范围只是一个对超重肥胖做一个粗略的判断,并非体重在此范围内的就一定是健康体重,更加精准的判断还是要通过测量身体围度(腰围、臀围等)、体脂率等多方面来评估。
什么是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英文简称BMR)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对体重有非常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基础代谢率较低的人群更容易体重超标。每天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而节食(极端是绝食)会降低人的基础代谢率。除了运动,基础代谢率还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可以粗略计算出一个人的基础代谢率,精准的基础代谢率测量则需要借助更加精密的仪器。
什么是推荐燃脂运动心率?
      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减重,但是想要通过运动更高效率的燃烧脂肪,就必须了解运动强度和燃脂心率等概念。燃脂心率是指运动过程中主要燃烧脂肪供能时的心率。运动生理学家发现,运动量达到最大心率的60%时,身体开始大量消耗脂肪供能。而当最大心率过快,达到75%以上时,身体在消耗脂肪的同时开始消耗蛋白质(肌肉)供能,所以合理的燃脂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5%。 心率低于这个范围或者高于这个范围,都不是以燃烧脂肪供能为主,减脂效果较差,所以大家运动的时候记得测一下自己的心率哦~
(最简单的测心率的方式就是测15秒钟的心率然后乘以4,有条件的可以买心率表)
备注:此运动心率计算只适合正常的健康成人,儿童和老人以及有心脏等相关疾病的人群请咨询专相关专业人士。
在线客服